尊敬的市民朋友:
“中秋”“国庆”小长假临近,各类假借“新能源”“资产登记”等名目进行的非法集资进入活跃期。在此,高台县财政局郑重提醒广大市民朋友,防范非法集资人人有责,参与非法集资风险自担,一定要警惕各类假借“保本投资”“股权投资”“投资养老”“虚拟货币”“新能源”等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等非法金融活动。面对不断翻新、花样繁多的非法集资行为和利益诱惑,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谨慎识别,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的所谓投资项目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受骗,保障财产安全!
一、非法集资的定义
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其具有三大核心特征:非法性,未经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利诱性,许诺还本付息或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社会性,向社会公众即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法
1.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使集资参与人遭受经济损失。
2.编造虚假项目。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3.虚假宣传造势。不法分子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聘请明星代言、名人站台,在各大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广告、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
4.利用亲情诱骗。有些非法集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undefined,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好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三、教您识别非法集资
1.看投资回报。大多数情况下明显偏高的投资回报很可能就是投资陷阱,理财产品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很危险,超过10%就要做好损失全部本金的准备。
2.核实工商登记。通过查询工商登记资料,查明相关企业是否是经过法定注册的合法企业,是否取得相关许可。
3.核查相关信息。如果企业不具备发行、销售股票、基金等,出售金融产品以及开展存贷款业务的主体资格而销售相关理财产品,就可能涉嫌非法集资。
4.关注媒体报道。一些影响较大的非法集资犯罪活动,媒体大多会进行报道,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相关企业违法记录或熟悉类似案例,防止掉入“陷阱”。
5.咨询法律金融专业人士。对亲朋好友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建议反复劝说,要多向懂行的朋友和专业人士咨询、审慎决策,防止成为被发展的目标下线。
四、风险防范提示
防范非法集资,请按照“四看三思等一夜”的识别办法谨慎对待。
四看。一看融资合法性,除了看是否取得企业营业执照,还要看是否取得相关金融牌照或经金融管理部门批准。二看宣传内容,看宣传中是否含有或暗示“有担保、无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等内容。三看经营模式,看有没有实体项目,了解项目真实性、资金的投向去向、获取利润的方式、资金提现方式等。四看参与集资主体,是不是主要面向老年人、无固定职业等特定群体。
三思。一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二思产品是否符合市场规律。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遇到相关投资集资类宣传,一定要避免头脑发热,认真识别判断,咨询告知家人,并征求家人和朋友的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不要盲目相信造势宣传、熟人介绍、专家推荐,不要被高利诱惑盲目投资。
五、举报方式
非法集资是我国法律明令禁止并重点打击的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参与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组织非法集资必受法律严惩。
如您发现身边有非法集资的行为,请及时收集和保存广告宣传资料、推介会录音录像、合同协议、转账凭证等相关证据,主动向公安机关或当地金融管理部门、财政部门举报,提交证据或线索。欢迎广大市民积极行动起来,检举揭发非法集资活动。举报电话:0936-6625495 (县财政局);0936-6621816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0936-5936535 (县公安局);0936-6621126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高台监管支局)。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增强预防非法集资行为意识,珍惜自己的血汗钱、保卫父母的养老钱、守住子女的读书钱,捂好钱袋子,护好幸福家,群防群治、群策群力,共筑幸福美好家园。